明朝年间,杭州府仁和县有个许村镇,这个镇濒临钱塘江,风生水起,从东汉到唐宋,境内有个临平湖,地跨盐官、钱塘两县,为浙江最早出名的湖泊,比杭州西湖早得多。
据说隋唐时期,临平湖经常发生巨风,大家出去看时,却见有一个小孩子,在安坐读书,后来成为一代名臣,他就是唐明皇的老师褚无量,是大许村人。
大许村是个好地方,大家族特别多,唐朝的许氏家族、褚氏家族、明朝徐氏家族等等,都是当时的大家族。
许氏家族,在武则天时期出过宰相许敬中,名气特别大,许村之名,也因此而来。
徐家是南宋以来的大家族,宋高宗曾钦赐“诗书继世”、“孝友传家”两块匾额。
有一个叫赵得意的男子,他的家乡闹了饥荒,就从老家逃了出来,本来父母和他一起的,可是他们一家三口身无分文,只能啃树皮度日,结果年迈的父母在半路的时候就饿死了。
赵得意在他逃荒的路上找了块空地就把父母埋葬了,继续过着流浪的生活,他一边过着乞讨的生活,一边感叹自己已经没有根了,连父母葬在哪里都已经找不到了,每天浑浑噩噩地度日。
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听见和他一起混日子的乞丐说有一个叫大许村的地方人杰地灵,出过很多名人,赵得意的眼神一下子就亮了。
因为以前他在家乡的时候曾经接济过一个落魄的书生,那个书生是这么跟他说的:
“如果父母家族很弱,那就要学着去经商,去改变命运;如果父母家族很强,那就要学会背靠大树,去入仕为官;如果你出身于名门望族,那就利用家族名望留在本地发展;如果你的家境贫寒,那就要远走他乡,谋求出路。
这就是母弱出身,父强做侍郎,望族留原籍,家贫走他乡。
切记,择一业某食养命,等一运,扭转乾坤。”
赵得意想到此,就告诉自己,一定要找个地方落脚,不能再每天虚度光阴了,他有手有脚,要找个能施展拳脚的地方大展宏图,要是父母泉下有知,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混出个人样。
下定决心之后他就去问刚刚提到大许村的这个乞丐,到大许村怎么走,那个乞丐说自己也不知道,是听别人说的,他也是路上无聊打发时间,就和别人随便聊的,自己也没有去过,怎么会知道。
赵得意不死心,一路问,一路乞讨,终于打听到了杭州府,打听到了钱塘县,而钱塘县的附近就是仁和县,大许村就在仁和县,就这样,他离开了乞丐的队伍,独自上路了。
走了好几个月,他终于到达了钱塘县,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,他坐在一条小河边晒太阳,顺便脱去衣服跳进河里洗个澡,他正开心地在河里玩水的时候,忽然看见前面好像有一个脑袋在河里浮浮沉沉。
赵得意的水性很好,就往前又游了几米,他发现是个人,如果不救的话就要出人命了,于是赶紧往溺水者的方向游去,用尽自己的力气把这个人拖了上来。
由于平时就是个乞丐,一路乞讨,有时候还啃树皮,赵得意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,把人救上来之后整个人瘫在了岸边动弹不得。
过了好久缓过来了,赵得意起身看看这个被自己救上来的人,是个老翁,处于昏迷的状态,还喝了很多水。
赵得意就在老翁的肚子上按了按,老翁“噗嗤”一声,嘴里吐出的水全喷到了赵得意的脸上,赵得意也不在乎,他觉得人活过来了就好。
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,这个老翁一醒过来之后,不但没有感激赵得意,反而哭天喊地在那里哭诉:“为什么要救我,你怎么不让我死,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,呜呜呜呜……”
赵得意细问之下才得知,原来老翁是个木匠,把本事传给儿子之后就准备享享清福了,可他的儿子在一次去镇上的柳员外家做工之后,回家的路上失踪了,怎么也找不到。
情急之下老翁还报了官,县老爷把他儿子回家经过的路线都排查了一遍,可是怎么都找不到,一个大活人凭空消失了一般,仿佛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。
老翁说自己平时也没有仇家,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木匠,他年轻的时候到现在,无论去别人家里干活还是和街坊邻居,都没有什么深仇大恨。
老翁去别人家干活的时候会少收钱,这样这户人家下次还叫他,对于街坊邻居,要是去做工的那户人家送他点什么,他都会拿过来和邻居们分享。
县老爷调查了一下,在每个人的眼中,老翁都是个大善人,人缘很好,别人从来没有拿他当外人看过。
哪知道现在老了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,他的老伴也因为儿子失踪,人一下子就没了,好好的一个家,一下子就只剩老翁一个人孤苦伶仃,他瞬间就白了头,想到了轻生。
在说完自己的遭遇之后,老翁又再次提起了自己的脚,准备踏入河中,赵得意赶紧拉住他,脱口而出:“大爷,您别想不开,不就是没有儿子吗?我做你儿子行了吧,我还年轻,我要是有能力我就好好孝敬您,我好几天没有吃饭,真的没有力气了,您能不能别再折腾我了?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以【朝】那些事请大家收藏:(m.yahuiwx.com)以【朝】那些事雅慧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雅慧文学阅读网址:m.yahuiwx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