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七十八章 千山暮雪(1/2)首页

字体:     护眼关灯

第七十八章 千山暮雪(1/2)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第七十八章 千山暮雪 第(1/2)页

第78章 千山暮雪

天灰蒙蒙没半点精彩,人也因即将离家而有些闷闷。

站在将台上,看着将行的士兵,深感责任的沉重。

一旦北行,万千性命系于一身,寒冷、疾病、饥饿、战斗都可能带走一个个年轻的生命。

关晓河问贾珣:“将人手都带走,京城这边会失于掌握。”

贾珣道:“用错误去校正制度的缺陷,是值得的代价。”

“果然将南方事全交给王虚吗?”

贾珣想了想,道:“只能相信,我并不怕从头再来,你们不都还在。”

关晓河道:“只要你决定了,我都支持,任何决定都有好坏的两面,我尽力让好的一面变成现实。”

贾珣狐疑地看了关晓河一眼,问:“老实说,你是不是比我还小,故意伪装成这样。”

关晓河瞪着眼,道:“你可真能想,能再年轻一回,也挺好的。”

贾珣道:“你知道我怎么发现的吗?”

“你怎么发现的,不是,被你搞糊涂了,别瞎想了。”

“你没注意到你长高了吗?”

“有吗?”

管三刀骑马赶来,向贾珣道:“将军,孙绍祖被放了,而且就在刚才,领了三千人马,回大同了。”

“这都能回原职?”

关晓河道:“这也是无奈之举,冒着大风险给将军办事,事虽不成,该救还是得救的,不然人心散了。”

贾珣摇头,道:“这些人乱七八糟的事,不必管他。”

因此次出兵很突然,许多细琐之事没能一一去安排妥当,但贾珣并不很在乎,没有人能安排一切,他也想看看,这颗种子,能否发芽。

让生命去寻找自己的出路。

……

燕山和阴山山脉,横亘在中华大地的北方,在很长时间里,都是农耕和游牧的分界线。

燕山东向,直抵渤海。

在山海之间,有一条狭长的走廊,一直往东北行,便可抵达锦州,临辽水。

以辽水为限,以东则为辽东,以西则为辽西,而这条长长的走廊,也被称为辽西走廊,它的起点,便是着名的山海关。

出关不久,便飘起雪来。

冒着风雪行军,一则走不快,二则寒疾减员,跌跌撞撞一个月,终于抵达锦州。

终于得了休息。

此时风雪越发大了,所幸粮食尚有保障,因前番打仗,死了许多人,又被劫掠了些,城里的尚有屋子可以安置士兵。

常年在边关经受风雪和战争,将士和民众却鲜有什么斗志。

“人心比风雪冷多了。”关晓河裹着棉袄,推开房门。

贾珣、谢裕安、管三刀正围在炉火边。

谢裕安问:“怎么了?”

“边民没什么血性了。”

“人还是热心肠的多,总有些不好的事,凉了他们热血。”管三刀道。

“军、民的矛盾,军、将的矛盾,让边防整合不起来,我这边权限有限得很,也不必管。”贾珣叹口气。

火越发旺了,众人也有了些暖意,却没什么话。

修整了几日,便再度启程,进入辽河平原后,地上仍积着雪,但却好走了许多,又过了半月,带兵抵达了沈阳。

辽沈总兵蔡陆时下并不在沈阳,但早留下任命,给新军安排了驻扎的营地。

贾珣也乐得无人管辖。

这儿冬天虽然冷,但山高林密,并不缺木材,一有空,便带着铁卫和骑兵营去山中打野味,总是至夜方回。

新军和驻守的边军相互间少有交流,若天气好些,也会组织训练,遇见坏天气,就各自归家。

因许多士兵都是工匠出身,有时也帮着营地附近一些农家修缮房屋家具,又过了一月半,隔阂似乎也淡了些。

进山打猎时,路上时常会见到一些大庄园,倒是堡垒坚固,比之关内地堡的规模,要大上许多。

这日因入山远了,不及返程,便在山中寻了个壁洞暂歇。

这一反常现象,军中的士兵尚没有反应,习惯了这个年轻将军打猎夜归的农户却先着了急,组织了一群人往军营告诉。

军中倒没有驱赶,只是告诉农户,将军发了话,今夜不回的,便打发走了。

这其中有个老农,试探道:“咱们进山看看吧。”

“可咱们也不认得路。”

“村头老齐,打这多年猎,他认得路,去寻他吧。”

这边二三十个农民,并着唤作老齐的猎户,循着依稀的旧迹,去寻了好半夜,并没找到人。

自始至终,没人问为什么要来。

老齐道:“这边有个山洞,咱们去歇歇,明儿再找找。”

“好!”

“好!”

这样过了一夜,第二天一早,众人吃了两个随身带的饼,就着山上融雪流淌的清溪,吃了早饭。

一直到日中时分,听见飞奔的马蹄声,以为来了寇虏,连寻地方躲,但人马已经上前,正是他们要寻的人。

贾珣听得有些老农入山,觉得奇怪。

上前问道:“老人家怎么走这么深,这大山里头可有些猛兽,野人也是不通话的,有力气,可要当心。”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喜欢红楼之不贰臣请大家收藏:(m.yahuiwx.com)红楼之不贰臣雅慧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雅慧文学阅读网址:m.yahuiwx.com
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